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文章 返回专题首页
寻找城市记忆:沈阳
2019-07-22 | 文章来源: 李宁          【 】【打印】【关闭

  和人一样,城市也有记忆。

  一代代人的付出造就了今天城市的样貌,纷纷离去之后,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之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无形的非物质遗产。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名人故居等等,它们记载着城市的史脉,代表着城市的个性。

  古有“山南水北而为阳”,沈阳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起,沈阳建城史已有2600余年。“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凸显了沈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改国号为“清”,建立了满清国。近代史中,这里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起家之地,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而今,经过了几百年的世代经营,从历史古城到现代城市,沈阳在不断地变化成长,那一座座老建筑就像是一本本相册记录着它成长的过程。

  漫步城中,座座百米高楼焕发着现代城市的应有风采,而那些散落其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的低矮老建筑对于喜欢历史的我来说却是偌大的惊喜。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连系前人与今人的时空隧道,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记忆。今年已是建国70周年,时代的变迁让许多事物都变了模样,沈阳也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借此机会,通过寻找沈阳的城市记忆,让我们共同感受祖国的伟大变化。

沈阳站(注:左侧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来沈的外地人来说,沈阳站当属第一个打卡地。洋红色楼体,灰绿色穹顶,沈阳站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座充满俄式风格的特色建筑,但又讲究严格的轴线对称,带有一丝日式风格。相同拍摄角度而年代不同的两张照片对比来看,虽然沈阳站经历了多次改建、扩建,但其主要的外观结构却依旧保留了下来,而它周围的变化却显示出时代的变迁。曾经站前驶过的马车以及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汽车变成了现在颜色各异的小汽车,从马车到汽车,从火车到高铁,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而这巨大的改变主要是在近几十年发生的,记得小时候做一次绿皮火车都能向小伙伴们炫耀好几天,而今我国的高铁线路四通八达,高铁已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不仅更安全更平稳,而且即便相隔千里,也可一日即达。历经百年沧桑的沈阳站就像是一位世纪老人,迎接着一代代人的到来,也目送着一代代人的离去,虽饱经风霜,但依然散发着它的魅力和光芒。

沈阳原市府大楼(注:左侧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两张眺望原市府大楼的照片,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伪满奉天市政公署大楼。文革期间,红卫兵高举大旗在市府广场经过,市府大楼见证了那段疯狂的岁月。九十年代,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市政府作为沈阳中心,周边的大楼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如今这栋见证了沈阳风风雨雨的市府大楼又有了新的身份,成为了沈阳市民服务中心。时光流逝,大楼依旧矗立在那里,然而曾经的宽阔马路已经规划为现今的市府广场,曾经的空旷场地被高楼绿植所覆盖,身着长袍的行人匆匆而去,迎来了跳着曼妙舞蹈的新一代沈阳人。夜幕降临,在灯光的映衬之下,庄严肃穆的市府大楼增添了几分现代色彩,沉浸在一片欢愉之声中。历经沧桑的市府大楼不仅记忆着沈阳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也将成为一道最为亲民的风景线,以一副新的姿态,承载新的历史使命。

沈阳中山广场(注:左侧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三条道路交叉处,有一处让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广场——中山广场。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自1910年至1945年,围绕广场先后建起了八座欧式、日式风格鲜明的建筑群。广场中央矗立一尊大型玻璃钢制作的毛泽东塑像,塑像神采奕奕、亲切慈祥,挥臂指向前方。八十年代的中山广场,虽然周围还没有如今这么多的高楼大厦,但基本格局与现在相比,变化并不大,不变的是人们瞻仰主席塑像后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华灯初上,车水马龙,中山广场已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对于从小在沈阳长大的人来说,童年记忆可能总会和中山广场紧紧交织着,从曾经的孩童成长为如今的为人父母,当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主席像周围慢慢长大时,可能更会感受到中山广场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吧!与其他老建筑一样,中山广场与它周边的历史建筑,将会一直默默述说着沈阳这座城市的故事。

  沈阳,这个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中心城市,它曾是民众向往的追梦之城,只因这里的工业曾经为中国担起了跨越发展的重任。而今,虽然褪去了那个辉煌的历史光环,但沈阳依然按着自己的节奏跟随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慢慢前进着。几十年的变革,沈阳的城市模样也在不断变化,一排排低矮的平房、高耸林立的大烟囱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而被商业房地产所取代,曾经的郊外荒地也已变成高新企业的聚集区,助力沈阳的经济和创新发展。

  建国以来的七十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甘共苦、破浪前行,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了一个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从“黑灰蓝”到“看花眼”,从吃糠咽菜到养生美食,从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从绿皮火车到和谐复兴,从前书信很远,而今可以全球视频通话,几十年间,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也越来越多彩。

  寻找城市记忆,也是在回顾城市的成长历程,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过去七十年,在代代前人的努力奋斗下,祖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后的岁月里,正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去奋力拼搏,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作者:李宁 2等奖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专题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