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了解金属所 |
您现在的位置: 师昌绪的科学人生 | 回到首页 |
师先生,我们永远的老师! |
作者:金属所退休职工 梁勇 冯钟潮 | 2014-12-05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庄严肃穆的吊唁厅里,白菊花铺就的平台上方,师先生在照片中慈祥地看着我们。深深地三鞠躬用白菊呈上心底的无限敬仰,晶莹的泪水伴着沉痛的缅怀和清晰的记忆。 1978年,第一任所长李薰晚上走出图书馆时对同行的我们说:最近国外有一种新光源——激光,能焊接灯泡里的钨丝,神奇得很,你们可以注意一下。两年后,当我们多方查找资料信息,基本论证了它的前景和开展这一工作的路线、必要物质条件时,李薰所长已调任北京。当时,“激光材料加工及其应用”这一科技领域只是初露地平线的一点光亮,但开展其研究必须投入相当多的资金建设备。正像海上看日出一样,别说多数会遇到阴雨天气,即使是晴天,日出前天海交汇处也多有乌云。金属所又是以材料为中心的研究所,而这一研究初看起来偏于设备和工艺。因此,是否新建这一研究方向?投入多大力量开展这一研究?争议较大。师昌绪先生是当时的所长,虽然他长期以高温合金等材料为主要研究领域,但他以广阔的胸怀、战略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豪不犹豫地支持建立这个研究方向,果断地用不菲的研究所资金建立了包含2kW和5kW CO2激光加工机等的实验室。几年过去,事实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金属所在激光加工和合金化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果,获得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成为院重大课题——“激光加工研究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工作得到好评,成为我国激光应用研究的重要力量;并为1985年在国内首先开拓激光制备纳米材料这一前沿研究打下基础。一年多后,又在师先生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微晶与激光研究室”(第16研究室)。在微晶领域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与褒奖;激光納米硅基粉的研制从多个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开始,经多次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支持,达到年产吨级产业化水平;通过国家级验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并于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汇报会;先后获得“中科院发明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奖项。师昌绪先生是战略科学家、是金属所这个材料与工程战略基地的奠基人,由这些我们亲历的史实可见一斑。 师先生在科学工程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声誉,他对科技队伍人才的关心与培养更为人所共知。师先生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的当天,就有在广州的清华焊接专业同班同学发来邮件,讲他读过的师先生一些著作后真诚地说:你们很荣幸能在这样的科学家领导下工作。的确,我们有幸在金属所工作并有幸多次近距离接触师先生:在建立与开展激光加工和激光制备納米材料的研究中,在参加M17G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发动机叶片叶冠耐磨层的堆焊中,在参加科学院重大课题“激光加工”成果汇展会议时,在参加全国或太平洋地区材料大会时……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在各种场合,师先生都谦和大度同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很强的亲合力和凝聚力;最难忘的体会是师先生非常耐心且有兴趣地听我们汇报自己的工作、能很快就把握住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尽力给予帮助。师先生多年一直在深入进行高温合金等材料研究,怎么能对这些牵涉到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工作也做到如此?除了广博深厚的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师先生对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和对科技前沿的兴趣与把握。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师先生对科技队伍的关心:“文革”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1年首次恢复博士生导师全国评选,师先生并非梁勇的专业领导,却第一时间亲自写推荐材料由金属所报送参加评选。足见师先生对后辈的关心提携,没有丝毫门户之见。师先生总是尽量抽时间给研究生讲入所的第一堂课,也抽时间在不同场合给大家讲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当年师先生把国际高温材料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写在透明胶片上做报告的画面犹在眼前。 师昌绪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度过了他96个春秋的光辉人生。他留给我们的,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背影,是永远关注我们的期待目光,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榜样、一个科技领域领导者的榜样、一个深爱祖国为人师表的榜样。师先生,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师昌绪先生千古!
|
文档附件 |
中国科学金属院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