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人生 回到首页
全家拿了两个“国家一等奖”
作者:胡壮麒 陈文绣 2023-05-17            【 】【打印】【关闭

  1952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两人怀着建设强大祖国的赤子之心,依依不舍地离开故乡上海,离开父母亲和兄弟姐妹,在毕业分配表上写了三个无条件服从,“到什么地方无条件服从;搞什么工作无条件服从;分配到什么单位也是无条件服从”。离开上海那一天,上海市政府在北站广场上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欢送去东北支援建设的约6000名上海市的大学毕业生,欢送会一结束,我们就陆续登上专列,胡壮麒是12日离开上海,15日深夜才到沈阳的,陈文绣的专列是17日离开上海,火车开开停停,一路整整花了将近70多个小时,疲惫不堪,没有卧铺,大家睡在过道和座椅下面,从此我们从上海人变成了沈阳人,一住就是57年。

  回顾四五十年前,由于苏联的背信弃义,金属所的研究方向从以钢铁研究为主转向研制国防新材料为主。所里承担了研制高温材料、原子能材料和其它国防用新材料的任务,陈文绣从气体组调出,胡壮麒从炉渣组调出,参加205高温合金组。胡壮麒调到高温合金组后,一直在师昌绪先生的领导下开展研究,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师先生强调要走创新之路,要为国防工业服务。航空工业部提出为了使航空发动机的燃气进口温度大幅度提高,必须采用冷却新技术,而研制出空心叶片是关键的关键。当时一共有三大孔变形加工、三大孔机械加工和九小孔铸造三种方案,师先生挑了最难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九小孔铸造叶片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冷却效果最大,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利用金属所现有条件很快就能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一开始选择了氧化铈、磷酸盐和石英管三种型芯材料,说起石英管型芯的技术路线,是很巧的,胡壮麒由于英语底子较厚,只要有空就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铸造的国外文献资料,经常在Foundry Trade Journal上看到出售石英管的广告,有直的石英管,也有带弯的石英管,这引起了胡壮麒的注意,他从广告中悟出了奥秘,这就是为精铸空心叶片用的型芯材料。经比较,很快淘汰了前两种,最终把九小孔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研制出来。用这种空心叶片装备的发动机为国家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还在大连建设了专门生产这种石英管的工厂。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事隔二十多年,410厂领导在接待英国罗罗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时出示了这个精巧的九小孔铸造空心涡轮叶片,这位专家情不自禁说:“我这次到贵国访问不虚此行,非常值得。”

  

多孔气冷铸造涡轮叶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0年8月中旬,当时金属所副所长兼原子能材料研究室主任张沛霖研究员通知陈文绣参加“真空阀门”的研制,这是我国“两弹”中最关键部件之一,是由原二机部和中国科学院部署的任务,制备浓缩铀-235的分离膜,由金属所、上海冶金所和北京原子能所三所共同研制。张沛霖副所长是总负责,陈文绣的任务是研制分离膜,姚汉武制备原料粉末,陈晓风研究特殊的焊接技术。参加这样重大的任务首先政治上要可靠,工作上要仔细,当时陈文绣不是党员,组织上的信任使她感到责任重大。为粉碎两霸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一定要为国争气,努力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在国际上是不公开的,“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美、苏都没有公开原子弹的秘密,陈文绣查阅了“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的论文集,无任何技术资料可借鉴,看来依靠国外的技术资料是无望了。只有依靠自己,自力更生,按照毛主席的“实践论”的指示:“实践、实践、再实践”,反复做实验不断改进。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当时的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家都是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鞭策自己,按党和国家的要求努力工作。

  “真空阀门”在所里是一号任务,要什么条件都是绿灯通行,但是陈文绣想的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尽量节省,连烘烤样品用的烘箱都没领,因陋就简,用一个灯泡代替烘箱烘烤样品。供应的原料很少,在实验室制备,最多的一次只有38克,曾经采用所内刚建成的最先进的新设备做试验,一次试验原料全用完,而且这次实验还失败了。所以必须选择一个能节省原料的制膜工艺,不仅仅是要做出一个样品,而且要做成几个样品来检验重复性。真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朝思暮想,有一次在清洗天平时,发现平常不经意撒落在天平里的粉末,经天平刷刷干净后,将刷子在水中涮,粉末都沉淀在水中,受到这一现象的启发,于是想出了用少量粉末制备样品的方法,突破了制膜工艺,30多克的原料制出了几个样品,工艺简单,既不费钱又节省原料。

  1960-1961年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暖气供应条件也差。实验室在西大楼339号北屋。早晨进实验室的室温不到10℃,真空泵起动不了,真空泵油因室温低而粘度增大,工作很困难。每次到热加工厂北侧的厂房使用轧机时,手都冻僵了。屋里没有暖气,虽然外屋南厂房里有火盆,因为保密的原因,做实验时要关着门。为了加速完成任务,经常日夜干,为了尽快知道制出的样品是否合格,白天做出样品晚上就测试数据,有时通霄达旦地工作,在测试数据时,必须连续,不能中断。晚上没有杂事干扰,工作效率要高些。当时,孩子是全托在托儿所,晚上不必接孩子回家,胡壮麒在上海住院治病,陈文绣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半年多的攻关,制出的样品逐渐达到预定的指标,而且测出焊缝对样品参数的影响。他们从制粉、制膜到焊接都已有了一套办法,为集中攻关奠定了基础。后来,研究工作集中到上海治金所,采用金属所的制粉方法扩大生产和采用金属所制分离膜的工艺技术,按照元件尺寸制膜和制成甲种元件并进一步研究焊接成元件的技术。冶金所三个大组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共同制出成批的甲种分离膜元件,从实验室生产到工厂生产用了两年多时间。

  1964年春,我们制成的甲种元件装机试验,同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全组同志兴奋不已,抑制不住的兴奋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也于1984年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我们一家两口子,一个拿到“国家发明奖一等奖,一个拿到“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确实没有虚度年华,实现了我们年青毕业时的承诺“无条件地”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甲种分离膜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本文选自《胡壮麒科技活动概览》一书,略作删节编辑)

 

文档附件

科学人生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金属院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