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您现在的位置: 郭可信的科学人生 回到首页
大师风范
作者:李日升 2023-05-15            【 】【打印】【关闭

  1993年,古稀之年的郭可信应他的学生的要求,撰写了《准晶与电子显微学一一略述我的研究经历》(初稿)。他在概括自己的研究成就时写道:“回顾我这一生,在学术上只做了两件事。青年时单枪匹马冲杀在合金钢结构第一线,中间停顿了四分之一世纪,到了六十岁又重整旗鼓领着一批青年占领了准晶研究的制高点。”他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首先要有执著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他说:“我并非才智过人,理论基础也不好,念大学时正处抗战,微积分只学了微分,普通物理只学了力学和声学。我也无特殊实验技巧,没有亲自改装过任何仪器。我只是凭着一股追求真理的热情,在学科上从化工转到冶金,又转到晶体学和材料科学;在实验技术上从金相转到X射线衍射又转到电子显微学,一直锲而不舍地拼搏,才能有所收获。” 

  郭可信特别寄语青年学子,不要把自己的业务范围搞得太窄,不要怕改行,他说:“我在合金学、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三方面都懂一些。尽管在每一方面我都算不了专家,甚至可能是‘半吊子’,但是综合在一起我却能做到那些专家可能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杂交优势。” 

  郭可信特别强调做学问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他说:“不能只是很有学问,讲起来层次分明,写文章广证博引,就是科学研究没有新意,出不了前人的圈套。这样,学问是从别人那里贩来的,还没有变成自己的。”他说:“我们的准晶研究就是因为不与别人雷同,才能每年有些新花样。”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郭可信特别强调要充分相信青年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放手让他们去实践。他说:“近年来,我经常有20多个学生,采取放羊式领导。东方不亮西方亮,哪一点亮了就给予支持鼓励,照亮一片。谁出了头就让谁出国深造,这一招比什么仙丹妙药都灵。”他不同意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让研究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他认为这样做,研究生的论文水平绝对超不过老师的水平,也就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说:“王宁、陈焕发现八次准晶,何伦雄等发现一维准晶,李兴中最近用彩色群处理二维准晶对称,都是他们自己闯出来的。当然我对学生还是很严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激励青年人的进取心。” 

  在这篇回忆录里,郭可信还回答了国内外朋友和学生不时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说:“我认为我之所以对回国后多次遭到‘只专不红、脱离实际’的批判,学术上作为不大达二十五年之久,并不懊丧,在机会到来时,能猛冲上去,还是因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青少年时饱受帝国主义欺凌,民族意识强,爱国之情深。我小学是在哈尔滨念的,‘九·一八’后逃到天津念书,‘七七’事变后又逃到重庆。有一阵子天天夜里逃空袭,有一枚日本炸弹就在几十米处爆炸,灼热的泥土在我身上烧伤的疤痕至今犹在。……1980年我在离开瑞典二十四年后又回到那里,见到当年一起搞科研的老朋友,他们都是上层人士,不是经理就是教授。有人问我,回国后经历多次政治运动,学术上无甚成就,后悔不后悔?我说不后悔,因为我是与我国人民一起经历这些折腾的。如果我这几十年不在国内经受这些考验,我不会有这份爱国爱人民的深情。……就是这股力量激励我前进,要在有生之年,把中国的电子显微学搞上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愿再给我十年生命,完成我的这个志愿。” 

    

  (节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作者曾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文档附件

科学人生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金属院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