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科学网】师昌绪院士撰文祝贺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5周年
 
2010-06-03 | 文章来源:科学网        【 】【打印】【关闭

  5月26日,我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之邀作《在人生道路上》的报告,主要内容是通过亲身经历,说明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这是培养人才的第一要义。我虽年已90岁,一直讲了两个多小时。下午回到北京,晚上看《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便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系于国家的兴衰,人才强国。接着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总之,没有人才,中国不可能由大变强。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人才选拔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0月;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举行了学部成立大会,当时选定了233位学部委员,其中数理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被选为学部委员的条件有三:学术成就、对学科的推动作用和忠于人民的事业,其中以第一条为首要条件(根据1989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发展史》)。学部成立的目的,不外是汇集人才、发展科学技术。1957年又增补了一批委员,包括在国外有突出成就新回国的科学家,如钱学森和吴仲华等。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1980年增选了283名学部委员,我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确实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1956年我国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的参与者,我国“两弹一星”的23名功勋科学家中,大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委员的集体还是国家的“智能库”,他们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1981年第4次学部委员大会期间,89位学部委员建议建立中国科学基金制,4年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成立后的前期,基金委的正副主任及学部主任多系学部委员,建立了一套我国行之有效的项目评审制度。1986年王大珩等4位学部委员上书党中央,建立了高技术计划(“863”计划)。1994年我们6位学部委员倡导的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组建方案是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主持拟定的。中国的大飞机计划,是由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内的两院院士倡导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嫦娥绕月计划发起者之一。

  总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包括后来的院士)有远见卓识,以负责任的态度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至于我本人,与学部的关系更为密切,作为技术科学部主任,我当了12年(1984~1996年),接着我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一届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主任(1996~2000年)。

  在任技术科学部主任期间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成立了学科专业组,定时讨论各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评议学部所属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指出发展方向及不足之处;倡导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与国内大企业结合,经国家经委召开会议落实。

  中国科学院第4次学部委员大会开会期间,中央赋予学部的工作之一是为国家科技提供咨询。为此,我们创造了“主动咨询”模式,被李鹏总理批转有关部门“尽量纳入国家计划”。当时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是理所当然,但那时我国改革开放不久,我们的建议推动了前进,如我们提出了“通信市场化”、“工程科技人才建立招聘制度”,以及在钢铁发展中提出了“部分铁矿石应该引进”,为我国此后钢铁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这些咨询项目不是凭空臆想,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钢铁项目由王之玺与魏寿昆两位年过80的学部委员负责,东到上海,西到攀枝花,走遍了全国主要钢铁基地,提出了我国钢铁发展战略。

  在我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委会主任期间,也做了不少工作,在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李岚清副总理要中国科学院提出我国能源战略。为此,我主持过几次会议,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案。因为能源长途运输损失太大,也不安全,从而提出东部以核电为主;西部开发可再生能源,那里也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和煤,主要做储备和补充;北方主要采取高效、清洁煤的燃烧和坑口发电等。现已过了十几年,我们建议的合理性已经充分体现,即东部大建核电站;西部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超超临界燃煤发电也已提到日程,正向我们过去提出的模式前进!

  总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过去55年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今天包括中国工程院在内,我国在世院士已逾1500人,国家应利用他们丰富的学识及超脱地位,为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贡献力量。(师昌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科学时报》 (2010-6-2 A1 要闻)

  查看文章来源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