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我所麻晗同学荣获“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09-18 | 文章来源:        【 】【打印】【关闭

    日前,我所接到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通知,由我所推荐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博士毕业生麻晗的博士学位论文《Mg−Cu−RE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复合材料》(指导教师为卢柯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入选“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旨在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培养和激励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年度评选中,中国科学院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17篇(含中国科大),另有25篇论文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含中国科大)。迄今为止,我所先后有10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镁基金属玻璃具有高强度、高比强度、高弹性极限等优异性能。为了满足工业化应用的需求,发展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可获得大尺寸(厘米尺度)块体材料、并兼有良好塑性的新型玻璃态镁合金具有重要意义。麻晗的博士论文工作针对镁稀土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形成内生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行为开展了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 Mg−Cu−Ag−Y四元合金系作为模型系统,建立了在三维空间定位玻璃形成能力最佳合金成分的方法(简称3D法”)。利用“3D法”最终在Mg−Cu−Ag−Y四元系中优化出玻璃形成能力最强的合金:Mg54Cu28Ag7Y11,形成玻璃的临界直径可达到16mm。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揭示给定合金体系玻璃形成能力的潜力,而此前人们采用的化学性质相似元素部分替代法,无能力优化出玻璃形成能力最佳的合金。

    2. 利用“3D法”,在Mg−Cu−Ag−Gd四元系中发现了具有超常玻璃形成能力的Mg54Cu26.5Ag8.5Gd11合金,其形成玻璃的临界直径可达到25mm,是目前尺寸最大的镁基块体金属玻璃。Mg−Cu−Ag−Gd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可与钯基合金、锆基含铍合金、稀土基合金相媲美,但明显地具有价格低廉、轻质的优势

    3. 发展出一种经铜模浇铸形成的Fe颗粒有效地抑制了形变过程中金属玻璃基体的单一剪切带失稳扩展,促进了多重剪切带萌生,从而提高了基金属玻璃的韧塑性与单一镁基块体金属玻璃相比较,含Fe颗粒的内生复合材料强度与塑性均得到提高,压缩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可分别达到 990MPa 1%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麻晗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论文2篇,在《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论文4篇。经检索,这些论文已经被引用达223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一类可铸造形成厘米尺度非晶态块体材料的镁合金”已经获得专利权。

    麻晗于20008月经南京理工大学推荐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从徐坚研究员攻读硕士学位。 20028月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卢柯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2006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生部  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