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简称“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沈阳举行。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及科技部、中科院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叶恒强院士主持。与会的专家、领导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卢柯研究员的“国家实验室2001年度工作报告”及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研究部主任周延春研究员和微电子互连材料研究部主任尚建库研究员的专题学术报告,并通过了由14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的实验室“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经科技部2000年10月27日批准,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和“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的, 2001年6月28日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是我国第一个试点合并组建的体量大、研究领域较宽的国家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验室科学成果丰硕,共发表学术论文190篇(其中SCI论文1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次。1人荣获2001年度“何梁何利奖”,2人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名博士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理事会对实验室成立一年多来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实验室通过适度拓宽研究方向、调整结构、引进人才、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等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新材料研究为主导、结构表征与性能评价具有特色、原始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材料科学实验室,形成了以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科研群体,为今后向国际一流水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验室在建立高效、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运行与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于充分利用目前有限的资源、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潜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做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科技部的要求,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试点,其在运行与管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将对其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室体现出较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在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固体的熔化与过热机理、碳纳米管制备及其物性、纳米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及科学家间的实质性合作研究得到了加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程津培副部长认为实验室一年来的成绩非常突出,尤其在建立高效、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运行与管理模式方面带了好头,在新的机制下,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做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式,非常有参考价值。他鼓励实验室以国际一流水平为标准,进一步加强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拓展国内外交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并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实现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