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庭燧奖研金”获得者 |
|
2015-04-21 | 文章来源:人事处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序号 | 姓名 | 入选年度 | 引进国别及单位 | 研究方向 | 1 | 梁兆新 | 2008 | 香港浸会大学非线性研究中心 (博士后) | 超冷玻色原子在光格子中的输运性质的研究 | 2 | 唐永炳 | 2008 |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系 (博士后) | 新型有机物/无机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伏电池特性研究 | 3 | 刘岗 | 200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 | 高效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用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4 | 杨腾 | 2009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博士) | 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和磁性的研究 | 5 | 陈粤 | 200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牛津大学联合培养) (博士) | Nb-Si基高温合金计算机模拟研究 | 6 | 周莹 | 2010 | 瑞士苏黎世大学 (博士) | 纳米氧化物的水热合成机理以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 7 | 李波 | 2010 |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博士后) | 碳催化的理论计算研究 | 8 | 张炳森 | 2011 | 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 (博士后) | 碳基非金属催化材料的先进电子显微研究 | 9 | 李春梅 | 2011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培养) (博士) | 工程合金计算设计 | 10 | 齐伟 | 2011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博士后) | 化学可控合成碳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11 | 刘增乾 | 20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多层次跨尺度生物及仿生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 | 12 | 许军元 | 2013 | 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 | 复合电催化剂可控合成及电化学还原CO2动力学研究 | 13 | 李琳琳 | 2014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 | 晶界与滑移方式对微尺度材料塑性变形与损伤机制的影响 | 14 | 梁骥 | 2014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 高性能锂-硫电池的材料设计、可控制备及机理研究 | 15 | 刘小春 | 2015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 变形诱导纳米层片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性能研究 | 16 | 唐云龙 | 2015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 铁电畴壁的应变调控及其原子结构随应变演化的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研究 | “葛庭燧奖研金”申请启事 |
|
文档附件 |
相关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