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务公开
信息公开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主要机构
科研部门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材料动力学研究部
·材料结构与缺陷研究部
·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部
·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部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生物基材料与仿生构筑研究部
·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
·联合研究部
·技术支撑部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材料失效分析中心
中国科学院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综合办公室    科技处
专项任务处    人事处
研究生教育处   财务处
资产处      后勤与基建处
管理部门独立机构
监察审计办公室  保密办公室
质量办公室
支撑部门
分析测试中心   学报文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所务公开 > 信息公开
纳米孪晶金属形变机制的定量电子显微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5-07-17 | 文章来源:固体原子像研究部        【 】【打印】【关闭

  纳米孪晶金属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材料的变形行为是材料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类大角度晶界,共格孪晶界能够强烈地阻碍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一般来说孪晶片层厚度越小,纳米孪晶材料的强度也应该越高。然而,实验发现,当孪晶片层厚度减小到一个临界尺寸(约为15 nm)以下时,纳米孪晶材料反而出现软化现象。研究者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这种软化现象是由于软化模式位错的开动所致,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未定量地确定纳米孪晶金属的这一宏观力学特性与微观变形机制之间的关系。

  最近,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杜奎研究组与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卢磊研究组合作,通过原位透射电镜观察和定量应变分析,发现孪晶片层厚度对不同类型位错形核处的局部应力集中有明显影响,因此位错的主导形核机制在某一临界片层厚度(18 nm)会发生转变。这一研究揭示了块体纳米孪晶材料的微观变形机制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轴晶纳米孪晶铜的屈服阶段,位错活动的类型主要有两种:I(Hard mode I)位错在孪晶界上的台阶处形核并在倾斜于孪晶界的滑移面上滑移;III (Soft mode)位错在孪晶界/晶界交界处形核并在孪晶界上滑移。当孪晶片层厚度下降到12-37 nm时,主导位错机制从I型位错的形核和滑移为主转变为以III型位错的形核和滑移为主。由于位错形核和局部应力集中有关,所以纳米孪晶铜变形的主导位错形核机制主要取决于孪晶界台阶处和孪晶界/晶界交界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程度。而局部应力集中受孪晶片层厚度的影响,在孪晶界台阶处的局部应力集中随着孪晶片层厚度的减小而缓慢减小,而孪晶界/晶界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随着片层厚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加。两者应力集中程度相等时对应的临界孪晶片层厚度为18nm。这一原子尺度定量应变分析的结果与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得到的临界孪晶片层厚度(15nm) 相符,这为预测进而优化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已于716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6:7648 (2015), DOI: 10.1038/ncomms8648)

  全文链接

 

1 (a-d) I型位错在孪晶界上形核并滑移穿越孪晶界的动态过程。(e-h) III位错在孪晶界/晶界交界处形核并且在孪晶界上滑移的原位动态过程和相应的示意图。

  

2 具有不同孪晶片层厚度l的纳米孪晶铜在原位形变过程中的两类位错的比例。

3 (a) 孪晶界发射I型位错的动态过程。(b) I型位错发射前的剪切应变分布。(c) (b)中黑框区域内的定量分析(d) 孪晶界/晶界交界处发射III型位错的动态过程。(e) III型位错发射前的剪切应变分布。(f) (e)中黑框区域内的定量分析

4 纳米孪晶铜中对应于不同孪晶片层厚度l孪晶界上台阶处和孪晶界/晶界交界处的应力集中因子K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