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活动动态 回到首页
所庆60周年“走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型公益科普活动纪实
2013-06-06  |          【 】【打印】【关闭

  合金材料也有记忆功能吗?金属能做心血管支架吗?生铁为什么会生锈?宝石为什么会发光?地球上的一切均能做成材料吗?等等,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组织的科普展上找到确切的答案。6月1日至2日,金属研究所青年职工俱乐部在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纪念建所60周年“走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型科普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沈阳二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东北大学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及广大沈阳市民几千人的热情参与。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柯伟院士、张健副所长、关德慧处长、李秀艳处长、刘敏研究员、徐坚研究员、赵翔宇副主任及辽宁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姚杰女士、社会活动部孟志丹主任、王方圆副主任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我所80余名青年职工及研究生志愿者担任了本次科普展的讲解员,研究生范迪同学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在6月1日的科普活动开幕式上,张健副所长代表金属研究所向公众简要介绍了此次科普活动的情况和金属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并对省图书馆所提供的全方位协助表示感谢。张健副所长深情回顾了金属所李薰、葛庭燧、郭可信和师昌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并强调此次活动是在金属所成立六十年之际,我所科研人员进一步发扬和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让科学贴近公众,服务社会的公益之举。

  此次为期两天的科普活动主要通过展板、现场演示、有奖问答以及院士与专家和公众面对面等活动形式普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展示区域由“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材料科学的认知与奥秘”和“材料与美丽中国”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强调了材料的性能及重要性。第一部分展示材料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第二部分则从“材料之源”、“材料热加工”、“材料微观世界与结构”、“材料失效现象”、“生物材料”、“生活中的磁性材料”、“净水材料”、“会记忆的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太阳能光催化材料”、“陶瓷-CHINA-中国”和“神奇的外衣-薄膜与涂层”等诸多方面向公众展示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材料世界。在第三部分则着重强调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金属所在经济、民生、国防等方面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玲琅满目的展品、稀奇神秘的性能、扣人心弦的讲解深深吸引着观众们的眼球。当听到讲解员说菠菜的含铁量并不是传说中那样高,而是由于最早的测试员点错了小数点的时候,人群中响起了释然的笑声;而当讲解员把一根拉长的弹簧放入热水中瞬间恢复原形的时候,两名中学生立刻惊讶地目瞪口呆。是的,这就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弹簧!

  在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环节,李依依院士、柯伟院士、刘敏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在两天的活动中分别为参与活动的广大在校学生和沈阳市民作了题为《从科学家成长看青少年应具备的素质》、《走近科学,构建多彩人生》、《增进了解、成长成才》以及《科学、科学家、材料科学》四个大型主题报告。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报告不时获得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大家都不愿错过这难得的与科学家面对面的机会,踊跃提问,四位专家对听众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当一名中学生向李依依院士询问她孜孜不倦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直到现在的动力是什么时,李依依院士掷地有声的回答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感到无比的震撼——“我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当成我一生的奋斗目标!”。当很多人都把这当成一句口号的时候,李依依院士却始终在践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在场听众发自内心的感动。柯伟院士在报告中最后动情地说:“我今天发言的目的就是希望点燃你们心中热爱科学的火种,珍惜来之不易的创新环境和转瞬即逝的机遇,投入竞争,迎接挑战。因为这是国家的期待、父母的期待、时代的期待”。长时间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在场的每一名听众在向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大家表达深深敬意。在报告结束后,仍有许多热情的沈阳市民纷纷上前与他们交流,久久不愿离去。在有奖知识问答活动中,精心准备的问题得到了在场公众的热烈响应,争先恐后进行抢答,热烈的气氛将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我所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志愿者们为这次科普活动成功举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充分反应了金属所青年人的凝聚力和参与公益事业的巨大热情。在这次科普活动筹备过程中,青年科研人员反复琢磨每个展台、展板的展示方案及细节,精益求精地制作和收集展品。研究生志愿者们也是精心准备,他们始终坚持站在每个岗位参与解说、演示和维持秩序,积极地与公众互动、耐心解说。由于本次科普展接待了大量在校中小学生和沈阳市民,劳累程度可想而知。一名老同志疑惑而又激动地询问:“这些娃娃们哪里的?不简单啊”,志愿者们立刻告诉他:“我们都是来自中科院金属所的研究生!”志愿者们的精神既感染了在场的听众,也激励了自己。这正是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未来的青年科学家们必备的不怕吃苦的科学精神!充分反映了我所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正在成长的当代科技精英的责任与担当。

  历时两天的科普活动,我所青年科研人员精心准备并设计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实验,展板和展品得到了一致好评,反响超过预期,是一次难得的科普盛宴。很多人自身都表示既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金属所的了解。而活动更是在参观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名60多岁的钢铁老工人操着广东口音动情地对记者说:“我很多年没有这样激动过了,看着这熟悉而又新奇的小玩意们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下工厂的情景。”接着他指着一幅100吨重的低压转子钢锭的剖面图给我们讲解起了无损探伤的种种方式。科普展第一天恰逢六一儿童节,很多小朋友都选择到图书馆看书度过自己的节日,展品前很多孩子们驻足观看并听着讲解员们的介绍。一名小朋友害羞地向刘敏研究员咨询:“我每次考试之前压力特别大,怎么办啊?”刘敏研究员充满温情地给予解答并告诉她:“压力并不来自于外在,而是来自于内心,相信自己是克服压力的最好方法。”一名藏族小姑娘兴奋地向徐坚研究员询问:“我从这个展览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但是我回西藏以后,如何把这些知识普及到像我爸爸妈妈一样从来没有上过学的藏族同胞呢?”虽然我们不确定这名藏族小姑娘的爸爸妈妈能从她身上学到多少科学知识,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科学的种子已经悄悄地埋在了像她一样的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中。科普展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增进了公众对金属所和材料科学的了解,同时也启发了人们对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兴趣和信心,而这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开幕仪式


李依依院士、柯伟院士、刘敏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分别作报告


观众参与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现场

【辽宁新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举行六十周年科普活动

 

【辽宁日报】中科院金属所在辽宁举办“走近材料”科普展

心血管支架是什么样的?高铁中都有哪些新型材料?金属生锈如何防护?这些知识在中科院金属所组织的科普展都能找到答案。 6月1日至2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庆60周年 “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型科普活动在省图书馆举行,活动通过实物展台和展板介绍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材料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诸多角色。

中科院金属所科研人员向公众细致解释了材料科学诸多领域的科普知识,并精心设计了小实验、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让市民参与体验互动。李依依、柯伟两位院士还举办了科普讲座,讲解“哥伦比亚号”空难事件、泰坦尼克号沉没与材料科学的关系,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原载于《辽宁日报》 2013-06-03 A2版)

科学传播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